如何面对压力?
当你面对突然而来的压力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准备一个解决问题的计划?向你的朋友们倾诉?回避或拖延面对压力情景?或是通过食物暂时安慰自己或借助酒精,烟草,大麻麻痹自己,回避你的恐惧?
适应压力环境或情境的方式有很多,而“应对方式”是我们为解决问题或减少压力而做出的有意或无意的尝试。这是我们大脑中内置的故障排除程序,作用是保持个体最佳运行状态。
在心理学上,应对技能或应对策略是一套我们积极采取适应性的方法避免个体出现心理危机(负性情绪,耗竭或倦怠等)。这些应对策略是基于个体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
例如,人格特征偏外向,宜人性较高的个体倾向于采取问题解决与沟通的应对策略解决危机或麻烦,而内向的个体倾向于采取自我为导向回避的应对方式。
心理学家认为,应对机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没有两个人会使用同样的策略来应对困境;即便是同一个体,也会使用不同的应对策略来应对不同时期的相似压力源。
Lazarus有关应对机制八个功能分类奠定了积极情绪应对的基础,也是个体经历压力时的典型行为表现。
有关应对方式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压力和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存在显著的神经生物学联系。众多实验和文献证实,积极有效的压力管理技术有助于个体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恢复机体功能。
基于这些研究发现,应对机制可以分为3类:
1.生理应对机制:瑜伽、艺术、物理疗法、呼吸训练和肌肉放松;
2.认知应对机制:正念、认知重组和冥想;
3.环境应对机制:与自然接触,在大自然中漫步、与宠物亲密接触等。
Lazarus和Folkman提出了认知评估和认知再评估(或认知重评)的概念。
根据他们的理论,压力应对方式意味着复杂的思维过程以及对其赋予意义的过程。个体对压力情境与自我的感知决定其如何应对。
与自我保持一种安全健康的关系依赖个体适应性的应对能力。
应对理论认为,我们天生就倾向于理解和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在遭遇挫折后也能够重新站起来。积极地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醒我们将注意力从消极转向积极面。
学习更多关于应对机制与情绪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以及更明智地选择适应性的行为。
每个个体在面对突发情境时都有独特的适应和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平息内心的“狂风血雨”,将恐惧转化为信心。我们需要做的是:无条件接纳自我以及不断前进。
(陈宇飞/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