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心栏目
习惯的养成
习惯的养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24

习惯的养成

事实上,没有任何习惯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无论小孩还是大人,懒惰都是天经地义的――谁都得经历或长或短那么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期才可能长大。在那段时间里,谁都是随心所欲的。然而,没有人可以总是“随心所欲”,那只不过是幼年时的真实,少年时幻想。马克吐温曾说过“保持身体健康的唯一办法,就是吃点你不想吃的,喝点你不想喝的,以及做点你不愿做的事情。”生活亦是如此,节制既是高级,一个习惯改变终身。

当今世界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最成功的演说家和咨询家之一博恩・崔西认为“人类所有的行动,几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本人的习惯所决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有95%的行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而大部分的无意识行动都是通过习惯产生的。所谓习惯就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不依赖意志和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饮水般轻松的状态”。我们都尝试过减肥、保持节约、早起早睡、戒烟、每天阅读的习惯。这些常常提到、听到、去尝试的话题,想做却往往半途而废。原因在哪里?美国作家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提到,“你坚持不了,是因为你太依靠你的意志 力,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你需要依靠的是习惯。”简言之,我们日常付出有意识的行为,其实是有限的。我们可以一边跑步,一边思考,或者一边看电视一边和人聊天,而跑步动作就是我们的一个习惯行为,是脑中设定的记忆动作,我们只是把这个行为固定且无意识的重复。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对大脑而言,没有所谓好习惯或坏习惯的分别,被动的被习惯支配还是巧妙地主动运用习惯,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的,我们需要善用习惯的力量。为什么我们无法把减肥、看书、运动这些事情转化为习惯呢?那是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特点,要做出改变时,所有生物会将生理状态维持在某一固定状态,这一状态称为“平衡”。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懒惰的器官,对所有人来说,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觉比较舒适,变化意味着未知、威胁。

 正因为大脑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而无法的持续,容易回到固定的舒适状态,最终失败。

 这种现象,就叫做「习惯引力」。它就像地心引力牵引着我们在离开地球时需要花费大量的动力,当我们想进入一个新的习惯状态前,也同样困难重重。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