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心栏目
如何揪出一个撒谎的人?匹诺曹效应
如何揪出一个撒谎的人?匹诺曹效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24

 

常平淡,甚至有些脱离。并且,在事件发生仅四天后,Downs 就决定重现当时的情景。整个重现过程中,她看起来十分享受。

 

因为,她在撒谎。这似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人们经常说谎。相信我,有时甚至多到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那是谎言。

 

撒谎年龄早的让你不可想象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者李康花了二十年的时间研究说谎的孩子。在一个关于偷看扑克牌的实验中,他发现:年仅两岁的孩子里,就有 30% 在说谎了;四岁的孩子中,这个比例达到 80%;四岁以后,撒谎孩子的比例还要更高。其实,将两岁定为开始说谎的年岁,都算说迟了。婴儿时期的我们就知道假哭,哭一会儿,停一下,看看谁走过来,再接着哭;一岁时,我们就学会隐瞒事实;两岁的孩子就会吓唬人;五岁的孩子撒谎都可以不打草稿,并且已经懂得通过巴结来达到目的;等到九岁,孩子已经可以是掩盖真相的高手。上大学的时候,你与母亲的每五次交流中,就有一次是在说谎;等到毕业工作了,情况更糟: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垃圾邮件、虚假身份、信息盗用、政党媒体满口谎言,甚至会发生全球性金融骗局的世界中。

 

用一位作家的话说:这是一个「后真相」社会。

 

但是,识破谎言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哪怕对方只是个小孩。

 

真相?

在李康的研究中,从事各种行业的成年人被试者都观看了一组小孩子的视频,其中,有一半小孩讲的是真话,另一半则说谎了――也就是说,随即猜测的准确率为 50%,而如果作为一个能够识破谎言的成年人,准确率应在 50% 以上。但结果告诉我们:无论是和孩子打交道的社会工作者、每天面对谎言的法官和警察,甚至是孩子的亲生父母,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对于成人而言,情况也是一样。根据研究者 DePaulo 等人对约两百项的骗术研究的 Meta 分析显示,人们只能够分辨 47% 的谎言。

 

匹诺曹效应

 

那么,究竟有什么办法能挖掘出表情背后的情绪呢?

 

脸的皮肤下,是丰富的血管网络,李康说,在经历不同情感的时候,我们面部血液流动也会稍有改变。这些改变由自主系统控制,不受我们意识作用的改变。

 

当然,这种细微的血液流动人类无法用肉眼看到,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影像技术,叫作透皮光学成像。通过它,我们可以发现人们隐藏的表情。在说谎的时候, 透皮光学成像会让你看到匹诺曹效应。当人们撒谎时,脸颊的面部血液流动减少,鼻子的血液流动增加。事实上,当人们有各种秘而不宣的情绪时,脸部的血流会呈现不同的样态,因此,这种技术不仅能用于辨别谎言,还可以帮助老师寻找焦虑的学生、帮助儿女观察父母是否在隐藏身体的病痛……

 

甚至,如果你将镜头对准电视上辩论的政客,它也可以判断谁更紧张、谁在说谎。那么,有什么更火眼金睛的办法吗?

 

其实,面部血流的变化,从一个角度印证了另一类研究的可信性:面部肌肉会出现泄露秘密的「微表情」。毕竟,血流加速的一个原因,就是肌肉正在被自主调用。

 

或许,在这样的时代生活,我们应该具备「识谎」的能力――只要别时时刻刻,想得太多。

 

那么,不知道愿不愿意分享生活中你遇见的那些谎言呢?无论是你自己的,他人的,善意的,不可思议的……

 

(文章部分资料引自《我们比我们以为的更能撒谎》与百度)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