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心栏目
【法学院】吸引力法则
【法学院】吸引力法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1-17

吸引力法则,为朗达·拜恩的《秘密》普及开来,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鸣。我们的意念、思想是有能量的,脑电波是有频率的,它们的振动会影响其他的东西。大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磁铁”,会发散出比任何东西都还要强的吸力,对整个宇宙发出呼唤,把和你的思维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吸过来。

通常,为大部分人所熟知的吸引力法则认为,你想要-宇宙分配-你得到,显然这是一个极度唯心主义的理论,无从科学依据。但《秘密》一书风靡全球,自然不仅仅是这样荒谬的理论,而自有其道理。

吸引力法则所蕴含的最简单而有力的道理即是,意志的力量。客观上讲,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而吸引力法则即揭示了这种反作用所能达到的程度。

我们举一些普通的例子来解释,为什么说当你思想高度集中在某个领域的时候,和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会被吸引过来。

网络上有句很美的话,叫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们在生活中就会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这点。当你心情愉快的时候,你走出房门,随机播放了一首歌曲,你觉得很好听;看到鲜绿的植物,也觉得好看;风轻轻拂过,觉得人生惬意不过如此。可事实上这些所感受的“美好”,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你匆匆上课赶过的时候,却从未注意到它。甚至在你难过的时候,还会因为风吹过让你感到冷意,而愈加悲伤。

这所说明的即使吸引力法则最简单的体现:你开心便愈发开心,你难过便愈发难过。

我们再换个角度来观察这样的理论。谈到一些帝王起家的时候,总会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他们身边(家乡)会出现如此多的人才,仿若天命所归。这其实并非所谓天命,而是俗话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今日的解释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在某个方面拥有极为强烈的信念,这样的信念隐藏在他的潜意识中,而只有和他同样拥有这种共性的人才会在潜意识中感受到这种吸引,从而团结到他身边。在古代,愈具有智慧的人往往对这种潜意识更加敏感。比如萧何舍前途随刘邦,月下追韩信;王猛自山东至西北,一眼看中了苻坚:张宾独认为石勒能成事......这就是“吸引力”,到了现代依旧如此,腾讯的五虎将,阿里巴巴的创始集团,都由此产生。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大概对吸引力法则有所了解了。这种法则对我们来说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即是利用自己的强烈意志来辅助达成目标。这种意志可能不会起到立即作用,但会通过潜意识不断影响你,矫正你达到目标。当然了,这样的说法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说什么都是具有强烈的意志,却只有少数人能成功。请注意,再强的意志也只是辅助,但如果你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意志,达成所谓的目标也就是个笑话。

最后,还是用马云的一句话来形容吸引力法则: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