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心栏目
【艺术学院】心理知识科普
【艺术学院】心理知识科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0-27

​     心理知识科普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心理学,顾名思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亦称“心理科学”。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心理亚健康是现代人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和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认为,心理健康有十种表现:①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能力有正确的评价;③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⑨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那么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呢?

1.加强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要学会主动释放不愉快的情绪。当遇到挫折时,要用适当的方式把积压在心中的痛苦、不安、悲伤等紧张情绪宣泄出来,避免给心理造成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接受任何刺激,承受欢乐和痛苦,驾驭自己的情绪。宣泄、释放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把自己的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把误会或委屈等情况摆出来,减少矛盾和冲突,加深理解。向他人述说自己的感受,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父母、老师的见解往往比我们自己考虑得更为深刻,有利于情绪的释放。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情舒畅的兴奋剂,对维护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团结和谐的关系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它使个体产生一种归属感与安全感。如果一个人在集体说话无人答理,有他无他都一样,而且欢乐没有人分享,痛苦没有人分担,那么,这个人会觉得莫名的不安和孤独,发展下去会产生心理障碍。

3.充分认识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在人际交往及社会活动中,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健康有很大关系。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付出情感和意志的努力,可以使人在工作和学习中保持适度的焦虑和紧张,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当一个人从事学习或工作,特别是取得一定成就时,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并能从中找到乐趣。

  总而言之,要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就要拥有良好的社交并且懂得自我调节放松。如果发现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可以去找心理咨询老师进行交流。身体健康的同时心理也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健康。正如米贝尔所说的:有恬静的心灵就等于把握住心灵的全部;有稳定的精神就等于能指挥自己!

                                              (作者/艺术学院 音乐191)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