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建立社交关系
建立社交关系,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建立社交关系、参与社交活动似乎正变得困难。内心明明可能有着社交的渴望,最后仍停留在自我封闭的状态里。
然而,每个人对社交的需求存在着差异。一些人不愿意主动参与社交活动,这是受个人特质的影响。比起外向者来说,内向者往往对外部刺激更加敏感,同样水平的外界刺激更容易使内向者分心、难以集中注意力。当内向者处于社交情境下,如果他们受到大量陌生的刺激时,会加速他们能量的消耗。因此他们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都给自己创造一段独处的时间,来给自己“重新充电”。
同时,自我意识强的人会觉得自己好像被“注视”着,感觉其他人都在看着自己,因此会特别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无法真正放松下来。这会让他们很难在人际互动中达到“忘我”的状态,社交的乐趣也离他们遥远。
此外,社交网络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交关系。学者Burke和Kraut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后发现,社交网络本身并不会使人感到孤独和不幸福,但它的某些功能和特性容易对人的预期和认识造成混乱,进而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影响。
那么,如何有效建立起社交关系呢?
1.调整对社交的认识
对社交焦虑的人,往往对社交过程抱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方式。比如当自己表现稍有不完美,就会认为自己社交能力不足;比如把一件孤立的消极事件看作是永远会持续下去的失败模式。
社交活动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我们难以对每个人的内心拥有充足的认识和把握,所以社交本身就包含着很多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困难、窘迫、甚至失败的情况,因此需要对自己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不必用过高的要求来限制自己。
2.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社交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互动的方式有很多,不仅仅是聚餐、派对、唱K等等。你可以和对方商量更合适自己的方式,是选择安静的小店,还是一起约到公园散步,甚至是以信件或邮件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而不要拘泥于常见的、固定的社交模式。
3.更多关注话题本身
对自我意识强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在社交时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避免对自己的“位置”感到困惑,更关注谈话本身,从而减少自己的局促感。这时可以尝试进行少数人的交流环境,比如两三个人一起聊天,不用努力挖掘自己与话题相关的经历,而是去更加关注话题本身,从话题本身去引出更多的内容。
(作者/会计学院 范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