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心中的“火药桶”
【经济学院】心中的“火药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1-24

心中的“火药桶”

——如何控制情绪

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生气。人们常说,人有喜怒哀乐,可见“怒”这一情绪和我们形影不离。但人们又说“莫生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可见,生气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生气?怎么做才能拥有一个好脾气呢?

想一想,你上次生气是因为什么事?有人对你没有礼貌,对你呼来喝去?有人在背后议论你?玩游戏被队友“坑”?是的,我们生气有很多理由,但《非暴力沟通》这本心理学书籍告诉我们,这些理由都可以被归结为: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你生气别人对你指手画脚,因为你需要被尊重;你生气别人乱用你东西,因为你想保护自己的财产;你生气恋人欺骗你,是因为你需要情感上的安全感。既然是需求没有被满足,那么作为“理性人”,我们的做法应该是提出自己的需求,然后和对方商量如何解决。但是,我们却常常第一时间指责对方,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侵犯对方的心理防线你,伤害感情,使问题恶化。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被愤怒冲昏头脑,忘记我们最根本的需求呢?进化心理学给了我们答案,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愤怒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被保留并印刻在我们的基因里。想想,在远古时代,当我们面临敌人或猛兽时,愤怒让我们肾上腺激素升高,心跳加速,把血液从其他器官调到四肢,让我们做好战斗或逃跑的准备,但它的副作用是:血液都流进四肢,大脑缺血而导致了“降智打击”,我们会因此而思考缓慢,失去理智。

了解了生气的缘由,我们又该怎样拥有一个好脾气呢? 

生气的起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只要想办法让对方满足我们的需求就可以了。我们需要注意这四个关键词: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是指多注意细节以便客观地描述问题;“感受”指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需求;“需要”是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而最后的请求是指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做些什么。当然,现实很少有人会在说话前考虑这么多,但我们也没必要完全照搬这个模式。仅仅是了解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也能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在描述问题时,我们也应该对事不对人,描述行为而是攻击对方的人格。例如:我们应该说“你穿鞋子上床了”,而不是“你怎么这么邋遢”;“你这把没玩好”,而不是“你怎么这么菜”;“你成绩不理想”,而不是“你太笨了”。从做不会引起争议的事实入手,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拿大学生活来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我们不可能要求对方与自己一样。对对方某一行为感到愤怒而加以指责与羞辱,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正如经济学家莫纳特所说:“我希望某一天,人与人不再是相互对立地站在两边,而是站在同一边,共同对付处于另一边的问题”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少一些对周围人的“愤怒”,在酱菜的大家庭里共同学习,成长。

(文/经济195 詹智俊)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