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大学的环境
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陌生的人群,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而这都是新环境新群体不适应症候群的表现。我所说的环境既包括校园的自然环境,也包括大学与中学所不同的学习、生活及人际环境。当然也包括大学生活,毕竟,生活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大学和高中的有很多区别:高中解决的问题是单一的,大学解决的问题是多样的。高中的学习内容是有限的;大学的学习内容是无限的。从一个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大学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我们现在就处于这一重要时期的关键所在。而刚步入大学的我们由于各种环境与要求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问题与疑惑。大学生常见的学习焦虑有两类:情境性学习焦虑和神经过敏性学习焦虑。前者是由学习中的一些情境性因素造成的。后者是由受到伤害的自尊心引起的,自感没有能力应付,觉得无助。其一,学习方法转换不及时、学习动力不足。其二是自我意识的模糊。其三是对环境改变的不适应。第四是人生目标缺失。若出现心理问题,请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
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学习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学教学体制、学习方法都与中学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入学以后,应该要在思想上要有这样一种认识:要想大学过得充实,日后能够有所成就,光有学校安排的课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现在的大学中,单凭坐在教室里读书是难以适应社会的,还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己其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最重要的一步。大学的学习方法与高中的学习方法简直天差地别。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教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了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学习方法的调整也就成为必然;适应大学的宿舍生活,我们中的大部分是第一次离家独自生活,一时间似乎得到了许多自由。不过,如果滥用这些自由,或随心所欲,或负担过重,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理节奏,都会导致精神创伤和身体创伤。再加上有些同学可能来自很远的地方,难免会有思乡情绪导致失眠,这个可以去找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有人可能学习目标迷茫,有人可能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学习目标是一定要树立的,不然这四年很有可能会荒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可能是由于我们及我们的父母对专业不了解,我们可能被迫选择热门专业,或是服从调剂等原因。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摒除成见,不要带着抵触心理去看待自己的专业,虽然它不是你心甘情愿的选择,但不一定就是错误的选择。应该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前提下来判断它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自己。如果自己对本专业真的无法产生兴趣,最好还是选择转专业。但是在转专业时要谨慎,要事先详细了解自己想转的专业,最好询问一些相关的老师和学长,看自己是否适合学习所转专业,会不会由于基础不足导致课程跟不上。其次,要与自己的辅导员老师好好沟通,搞清楚转系必要的条件和程序。当然,如果打定主意要转系,就应该和父母好好商量,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毕竟,我们暂时还不能自给自足。
适应大学的人际交往环境。人际交往是我们区分与动物很重要的一点。很多大学生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最终都失去了耐心和宽容。几乎大家都在感慨大学的人际关系复杂。所以说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见解,也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态度。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和成长的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学习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真的想不到什么好的解决方法的话就多读好书吧。
在适应大学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遇事情不能急、不能慌,一定要及时寻求帮助,不能总是想着自己解决。有些事情,我们是解决不了的。
(文/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