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积极心理学——幸福感从何而来
【经济学院】积极心理学——幸福感从何而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5-13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从何而来


幸福是一个古老且令人向往的话题,哲学家将幸福定义为人生迷思,文学家为幸福描摹五彩的画卷,生物学家发现,幸福是多巴胺的化学作用……那么,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幸福感究竟从何而来呢?

在积极心理学中,幸福层层分解为三个方面:以秒为单位的愉悦,以分钟小时为尺度的专注以及更大尺度的人生意义。这三个方面又分别对应不同时间派生的三种自我:意识自我、心流自我和使命自我。这样,幸福感被还原为和我们每天幸福体验相关的清晰认知,我们也能对自己的人生幸福进行把握和操作。

在心理学领域,研究幸福的心理学被叫做积极心理学,他与传统的心理学相比,更注重人的正面心理,也就是积极的情绪。虽然每个人对幸福的看法和标准不同,但心理学家通过收集大量样本,进行统计和归纳,也能找出幸福的所有维度。于是,便有了“意识自我”“心流自我”“使命自我”和与之相对的幸福来源——愉悦感、沉浸感和意义感。

我们在互联网上轻击鼠标、滑动手指,在大数据的算法和推送下映入眼帘的信息和咨询,app里的每一个按钮都会给我们及时反馈,刺激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我们大口吮吸奶茶,大口吃着喜欢的美食,味蕾接受味觉信号并转化为愉悦感;恋爱中的情侣彼此依偎,肾上腺素和内啡肽大量增加……这些瞬时的生化作用都能带来短暂的“刺激”,让我们感到幸福。

愉悦体验是我们最容易获得的,但是稍纵即逝的快乐难以持久,如果我们想获得更持久的幸福体验,就得追求“心流体验”。

我们都体验过心流,就是那种,专心干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沉浸的感觉。花一下午画一幅画,练习一首曲子,或者玩一款有挑战性的游戏,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往往结束后才发觉时间过得飞快。心流体验结束后,带来的幸福感是第一种层次的快感所不能比的。进入心流体验的方式,比较好的有两个。那弹钢琴举例,一种是直接上手,以中等技能水平弹奏高难度曲子,这被心理学家称为“觉醒”态。在这种状态里,挑战高难度这一行为可以迫使我们进入心流;第二种是在技能还不错的时候,从钢琴基本练起,逐渐增加难度,这被心理学家称为“掌控”。在掌控状态里,一开始人们会觉得很舒服,不会刻意专注和激动,但随着难度逐渐增加,心流就会产生。

如果每天都能进入心流,就仿佛写下一首首优美的曲子,但光有好听的曲子,还不能自动组成一部华丽的乐章,这就得谈到第三种幸福,也就是人生意义尺度上的幸福。追求梦想,找寻真理,如伟大的数学家罗素,他把自然规律当作世间真理,把探寻真理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所以,他不但成为了伟大的数学家,还是一个著名的哲学家,他度过了对人类有贡献的一生,也活出了幸福的一生。

如今,虽然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还是有很多人活在一片虚无的精神世界里,如何在荒谬的世界中找到意义,活出幸福的人生,这是许多人一辈子要面对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家为我们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但找寻幸福的路,还得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活出自由,探寻幸福,正是人类的尊严所在!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