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院】延迟满足:慢慢来,反而快
【国际学院】延迟满足:慢慢来,反而快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1-19

延迟满足:慢慢来,反而快

你是愿意现在获得50元钱,还是半年后获得100元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选择半年后的100元是更为理性的行为;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现在获得50元,因为在他们的心理账户里,半年后的100元其实只值现在的30元左右。

这个现象被称为“延迟折扣”,或者更形象一点,我们称之为“时间折扣”。这是因为时间是把杀猪刀,不仅能让英俊少年变成油腻中年,也能让货物的价值打折扣。等待的时间越长,货物的心理价值就越低。

而生活在今天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世界,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获得及时满足。同时,我们的耐心也降到了最低----一项关于网络视频的研究显示,只要视频的加载时间超过两秒钟,人们就开始不耐烦地退出,仅仅10秒钟的等待就会让一半人关掉页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卡尼曼一针见血地总结道:“目光所及,便是一切。

对及时满足的偏好,并不是互联网时代成年人的专利。早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就展示了即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及时满足的偏好。

为什么我们对即时满足有如此强烈的偏好?

这就要从一个大的时间尺度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在人类进化的这几百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资源匮乏和生死无常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对于远古的人类来说,未来充满了不可预料的危机,生死未卜,所以有吃的就赶紧吃掉,而不是储存起来留给充满变数的未来。

所以,与其说及时满足是享乐主义,不如说是人对未来缺乏安全感的自我保护。在恶劣环境中的人类是短视的。

而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就要延迟眼前的诱惑,但是,我们要延迟的时间并不是以小时、天或者月为单位,而是以年为单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让我们熬过这漫漫的寒窗苦读夜无眠,为了梦想的那1%,去做人生中从来不愿意做的99%?

延迟满足”按照字面意思,就是“先吃苦,后享乐”,也就是社会公认的一个人应对人生痛苦的“有效策略”----不怕吃苦,敢先吃苦。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研究表明,一个人吃的苦越多,他可能越偏爱即时满足。其实大家不妨观察一下国内85后与75后在吃自助餐时的行为----停不下来的,通常是65后。

所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总结道:“与心做斗争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个愿望都是以灵魂为代价换来的。”

那么,正确的办法究竟是什么呢?

慢慢来,反而快

“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认为,延迟满足是他最需要、最底层的特质。他认为一个不值得追求的延迟满足是:“如果你一毕业,就把目标定为在北京市五环内买一个小两居。小三居。你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么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你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不愿冒风险。”

而一个值得追求的延迟满足是:“持续学习进步,始终保持克制,做事不设边界,不对当下满足,专注长期目标,鲜有焦虑迷茫。”

在张一鸣眼中,如果把职业作为追求外在物质的手段,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信念。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延迟满足的本质是在保持当下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把尽可能多的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慢慢来,反而快。

 /国际学院 CFA201 李沁霖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