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面对负性情绪,反思或压抑都不是好办法
【外国语学院】面对负性情绪,反思或压抑都不是好办法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5-16

面对负性情绪,反思或压抑都不是好办法

现在很多人都感觉生活压力非常大,人们被工作、学业、家庭和社交等方面的压力弄得筋疲力尽、不堪重负。雪上加霜的是,巨大压力带来的各种情绪问题让人们的效率也大打折扣。一些人会借助励志书籍或课程来解决情绪问题,但很多时候,这些书籍或课程中的理念对自我帮助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为什么会陷入负面情绪?与情绪相伴产生的是我们内心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出错了,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同时,我们脑海中浮现与这个想法相关的种种画面(比如以前做错事情后会遇到的某种窘境)此刻也历历在目。加上当下的某种强烈的情绪体验(比如内疚感),此刻我们的所有感受、体验都非常清晰地保留下来。于是,我们就进入了一种循环,只要类似的情景再发生,就会经历相同的情绪过程,长此以往,就变成了我们的自动反应。也就是内心的话匣子+记忆画面中的生动体验+情绪打击=陷入情绪困境。如何培养情绪可控力?培养我们的情绪可控力,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勇于面对现实、客观看待情绪、实践自己的价值观和继续前进(微调原则、跷跷板原则)。

第一步,勇于面对现实,即主动接受自己的情绪、想法、感受。情绪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否定、逃避都不会让它们消失,反而给日后各种压力、情绪问题埋下了,总而言之,是要还的!当然,很多人可能无法接受处于情绪中的自己,此时,我们需要有一种主观意识——自我同情。自我同情意味着同情、支持和善待自己,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想象一下,当你很伤心、难过、绝望的时候,是不是想给家里人或者亲近的人打电话、找安慰?和他们聊一聊是不是会感觉好很多?家人的包容和温暖给了我们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让我们有勇气继续面对困难。其实,如果我们自己能做到包容、善待自己,给自己温暖,我们就做到了自我同情,我们才能给自己安全感,才能做到接受自己当下的一切,包括现在所有的想法、情绪和感受。第二步,客观看待情绪。无论是正念、冥想,还是活在当下的理念,其实都提到了相同的一点:情绪就是情绪,就像你眼前的这部手机一样,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情绪和想法就像是一部部从眼前疾驰而过的飞车,我们就站在路牙子上,看着这些车呼啸而过,无论它们开来了还是走了,就让它们顺其自然走吧,我们该赶路还是赶路,保持专注,不用太过理会,不是非要坐车走,按照自己的旅行计划,走脚下的路就是了。当然,你可以让车停下来,看看它捎来了外界的什么消息。不过,看完消息,就让它走吧。第三步,实践自己的价值观,即我们对情绪做出的反应最好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的。比如,我的世界里,科研是最重要的事情,那么在面对科研基础工作时,我就会收起我的不耐烦,因为我做的是我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但是我们须得首先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不妨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我想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事情让我感觉最有活力?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我最想让生活成为什么样子?我最想学哪些东西?价值观不是做自己认为应该关注的东西,而是做自己真正关注的东西。它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东西,是能帮助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的动力。确立了价值观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会轻松很多或者不再面对抉择,而是在做出抉择后,即使结果可能不好,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坦然,因为我们知道做出这个决定是出于某种正确。如果真的出自自己的价值观,那么我们会真正投入时间思考,而这些投入会帮助我们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第四步,通过微调原则和跷跷板原则继续前进。微调原则强调的是将我们的习惯朝着价值观做一点点改变,新习惯形成后再做改变,久而久之,会让我们的习惯越来越符合价值观。改变涉及思维方式、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其实这三个方面几乎涵盖了我们所有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这里提到的改变也不仅仅针对情绪问题,而是针对于改变这个大的议题来说的。跷跷板板原则则旨在提醒我们,要维持平衡,过犹不及。为了改变,我们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寻求或迎接挑战,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但要保持能力和挑战相匹配,即挑战比能力不能高太多,否则得到的就不是成长,而是不断的打击和挫败。另外,在失败面前,我们还应不应该坚持自己的目标,须得维系坚持和放弃的平衡。


   (文/外国语学院日语201左旭芳)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