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做精神明亮的人
【金融学院】做精神明亮的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1-01

​做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先生在《精神明亮的人》中写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有恢复孩子般的好奇与纯真,只有像儿童一样精神明亮、目光清澈,才能对这世界有所发现,才能比平日看到更多,才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中注视到神奇与美丽。”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满怀希望地生活着,热爱着。

然而,在现实发展环境中,情感生活和精神交流却有所缩减。周国平先生曾喟叹:“畸形都市化堵塞了人与自然的交感,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薄。情感体验失去个性和实质,蜕化为可模仿的雷同的流行歌词和礼品卡语言。”揆诸当下,在网络盛行、技术进步背景下,我们是否缺少了情感交流的空间,沉溺于网络世界的奇妙万千和技术的新颖神奇,却忽视了现实生活的美好。我们无法阻挡时代进步的大潮,但我们可以保留自己不被冷漠情绪裹挟的权利,心中饱含对善的认同和希冀。

主动为生活增加仪式感和小惊喜。“人生不是营营役役,而是寻寻觅觅。”这是纪录片《寻人记》的开篇语。于我们而言,寻寻觅觅可以大到追寻一个宏大的理想,同样可以小到追求一点小进步,期待每个下一刻。福楼拜在一个黎明给他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这位世界级的大作家惜时如金,不关注外界的纷纭,却把看日出这件在常人眼中可有可无的事当作不可缺少的仪式,足以见精神感触对他生活的重要性。人们疲于奔命,处理着似乎没有尽头的任务,或许他们抱怨这样的生活没有盼头,是毫无意义的循环,或许生命中本就没有那么多不期而遇的惊喜,那么不妨自己给生活赋予意义,为自己设定小目标,为自己创造小世界的满足。

延伸情感触角,激起情感共鸣。我们不能成为小悦悦事件中那18个漠然的路人,我们也不能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永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如何能感受到温暖与爱呢?当我们为奥运场上运动员的胜利而欢呼时,心中同样会感到骄傲,当我们偶遇生活中的美好小事,或是一盏专为你而留的灯、困窘时的小小帮助,微不足道的事也会引起内心的波澜。正因为我们是人类,而不是没有情感的机器,所以我们不应让我们特有的珍贵情感变质或冷却,当我们都习惯了无动于衷,将会造成巨大的人文精神失落。因此,留心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同时学会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

“值得尊敬的成年人,一定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不泯的人”。愿我们都有永不消逝的热忱。

(文/金融学院 石婧仪)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