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错过的“霍桑效应”
那些年,错过的“霍桑效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26

班主任在窗户观察的时候,正在说笑的你乖乖地坐在了椅子上假装很认真地听课;校领导突然出现在你背后的时候,把扫帚当棍子玩的你怯怯地扫起了地;老妈查岗的时候,打游戏的你赶紧把手机藏起来装作做作业的样子。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对这样的事情应该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吧!但是,我们可能不会想到,这其中竟然蕴藏着人文实验的基础――实验者效应。

 

    实验者效应,又称“霍桑效应”,主要描述的是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说到霍桑效应就不得不说1924年美国科学家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做的霍桑实验。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

 

在这个试验中,作为工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参加一个有关工作效率的实验,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或者继续在工厂工作的机会,他们自然会尽自己全力来进行生产工作,这就使霍桑实验达不到最初的目的。

 

简单来说,实验者效应就是实验者不经意地向被试流露出些微自己的期望以至于影响了实验结果。例如,实验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在被试出现正确反应时点了点头以示肯定,而对错误则皱了皱眉以示否定。

 

    这个效应现在被运用到了教学、企业管理、干部培养等多个方面,霍桑效应夜告诉我们,当我们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