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院】如何改善拖延心理
【统计学院】如何改善拖延心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3-30

  如何改善拖延心理


  拖延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大约百分之七十五的大学生感觉自己有时拖延,约一半的大学生感觉自己一直存在拖延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拖延症并不是一种心理或精神疾病,但长久处于拖延状态可能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那么我们该如何对我们的拖延症进行干预呢?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JordanPeterson认为人们拖延的原因在于缺少自觉性,但自觉性的两大组成部分条理性和勤奋程度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并难以预测的,想要通过简单直接的方法直接解决拖延症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该通过一些习惯不断影响自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设置我们看重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一定是基于对我们自己的人生形势分析的。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生活付出的一些努力,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找出付出努力背后的动机,进而找到潜在动机的源泉。性格在这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果你外向,那你会更渴望与人交流,如果你较神经质,那你会更想要安全感,所以我们要首先观察自己的真实性格,据此为自己量身定制。然后我们需要在此之上建立一个新的人生维度,思考“从友情,亲情,亲密关系中我可以得到什么?”,“如何组织家庭?”,“如何利用工作外的时间?”,“如何管理身心健康?”等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做出一个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愿景,如何将现在到实现愿景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能够实现的微过程。

  也许以上的话你以前可能听过甚至实践过,但是多半失败了,因为在你明确目标的同时,你也明确了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和条件,而达成成功条件的路似乎一眼看不到头,所以你重新选择将自己搞得又朦胧又模糊,因为这样至少看上去你不会失败了。如果我们想成功有效地干预自己的拖延心理,那么就一定要让实现目标的过程变得有价值,让每个微过程与自己的奖励激励机制挂钩。也就是说我们在规划自己的日程时,不要想“我需要什么样的一天?”而是想“我想要什么样的一天?”,在开始写日程表之前先这样想“如果我能这样度过明天,那明天就是我能够拥有的可能最好的一天。”然后再从实际出发写出你的日程表。同时要明确达成目标的奖励,就像你脑海里有两个人在谈判,你做到了应做的就该得到应得的,而不是像对待仆人一样对待自己,用鞭子压迫自己做事,而在这个谈判中你应该对自己有一点基本的责任感,那就是当明天结束时自己不会比明天开始时更差,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就算你每天只能完成一半的目标,你也是在逐渐改善的。

  最后,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一个你想要把拥有美好生活机会给予他的人。祝大家早日摆脱拖延。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