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家庭—学校—社区”联动体系护航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人文学院】“家庭—学校—社区”联动体系护航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4-05

“家庭—学校—社区”联动体系护航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3月初,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其中《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显示,我国10余年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稳中有降,抑郁检出率与10余年前相比保持平稳,但轻度抑郁的检出率略有升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不足,教师人员仍存在一定缺口。不少本应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正在被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折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因此引发公众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陶凯元、翟美卿及全国人大代表崔建梅均带来加强心理健康师资力量的建议。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体系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12年,教育部曾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这是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教师数量做出的明确要求。

经过多年发展,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究竟如何?在现实背景下,又该如何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相关调查,我国仅有19.16%的城市学校及2.64%的农村学校设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种情况下,以应用为导向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培训,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或可缓解现实问题。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尤为关键。不过,面对当下心理健康教师人员明显缺乏、专业素养不高且需要一定培养周期的现实情况下,以应用层面为导向是可选择的方向。

文/人文学院 新传191班肖楚怡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