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心理科普
【法学院】心理科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6-10

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小康的犹太商人家庭中,在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三。阿德勒自幼有行动不便及口吃的问题。目睹弟弟的过世及自己重病的经验,让他从小立志行医。阿德勒于一九零二年与佛洛依德结识,后来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之主席,早期以器官缺陷、自卑情结、补偿作用之论文著名。他于一九一一年与佛洛依德因观点差异而决裂,另起炉灶并成立后来的「个体心理学学会」。这段期间阿德勒因受德国哲学家怀亨格(Hans Vaihinger)于一九一一年所著The Psychology of “As If ”一书之影响,而开始专精其行为目标论、个体主观认知与私有逻辑、神经质、生命风格及社会对人格影响之理论架构。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是一种人格理论,是关于社会心理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认知的理论。其理论从一开始就有独特和基本的概念,然而尽管一些挂念从1912年到1937年从未改变,这一理论还是经历了三个清晰可辨的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阿德勒将器官自卑感与心理过程联系了起来。他认为器官缺陷本身并不决定行为,但有些人会将缺陷转化为补偿性成就,而另一些人会将其转化为机能的虚弱和衰竭。他认为这些个体的差异反映了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和选择的自由。后来,在其理论形成的第二阶段,他较少地关注器官自卑,而更多地关注自卑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一种主观过程,并不依赖于器官活动。提到感受,阿德勒指的是一种观点和一种态度,而不仅仅意味着情感或感觉。在发展其理论的这两个阶段,阿德勒强调努力克服:首先是克服器官自卑,然后克服自卑的感受。

在第二阶段的部分时间,他认为一个根本且普遍的人类动机是“权利意志”,这是克服自卑感的主要手段。然而,他更关注的是人们对于更普遍的优越性的争取,而不仅仅是对权利的追求。这个时期他强调的是通过争取个人“优越”的成就克服个人“不足”的感觉。这在第三阶段发生了变化,即从20世纪20年代晚期到1937年他去世的阶段。

在第三阶段,阿德勒极度轻视个人争取优越性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种纵向的社会过程。相反地,正如莉迪娅·西谢尔所指出的,他强调争取平等合作的横向的社会过程。他专注于对人类社会的认同感,超越了对个人“负”和个人“正”的关注。

在第三阶段,阿德勒说所有个人的根本动机都是“归属”人类共同体——有一个位置,它会为人类社会的幸福做贡献。对阿德勒思想的这一发展更全面的阐述。

许多当代心理学者公认阿德勒的理论对二十一世纪的心理学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存在主义、社会建构论、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婚姻治疗、现实治疗、焦点短期咨商、叙事治疗、团体咨商、游戏治疗,以及近期的正向心理学。

(文/法学院 法学205班 蒋亦昕)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