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大学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飞轮效应、野马效应、出丑效应
【金融学院】大学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飞轮效应、野马效应、出丑效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3-21

大学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飞轮效应、野马效应、出丑效应

  在大学中,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学习生活方面都有许许多多心理学的小技巧。如果我们能了解到一些甚至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毋庸置疑对我们的生活是一笔锦上添花。

首先我们讲讲飞轮效应。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到达某一临界点的时候,你就不再需要花什么力气,飞轮就可以不停止地转动起来。克罗格公司的总裁、著名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他运用飞轮效应让公司的5万员工接受他的改革方案的。他没有试图一蹴而就,也没有打算用煽情的演讲打动员工。他的做法是组建了一个高效的团队来“慢慢地但坚持不懈地转动飞轮”——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证明他的方案是可行的,也是会带来效益的。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也是如此,初入校园时,我们百般不适应新的校园、新的上课模式、新的社交圈,但是随着这些适应,我们慢慢接纳并享受新的大学生活。飞轮效应告诉我们万事开头难,在你想要让一件事情顺利地运作起来之前,你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当你的努力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事情就会变得更加的顺利起来。

  然后是野马效应。在非洲草原上,有这样一种吸血蝙蝠,他们常年叮咬在野马的腿上,虽然他们体积很小、吸血量也很小,但是野马会变得非常的暴怒而狂奔。动物学家表明,野马并非死于这些吸血蝙蝠的吸的血量,而是死于自己的暴躁和狂奔,这就是“野马效应”。“野马效应”告诉我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因一个小小的算术题解不出来而烦躁不已,因一次挂科而自我放弃,因与同学的小小矛盾而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其实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往往被我们无限放大,不选择从根本上解决,而选择折磨自己,甚至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最后是出丑效应。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他们完美的天衣无缝,举止大方、行为得体,但是往往这种人不太讨人喜欢,;而另外一种人,虽然他们普普通通,还会暴露出一些自己的小小缺点,但是因为他们足够真诚,人们往往愿意跟他们交朋友。百度词条上这样解释,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人物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此种现象亦称为仰巴脚效应。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表现得完完美美,人们往往觉得他不够真实,因为人不可能是没有缺点的,即使别人不知道,他自己心里也是心知肚明,反而有点小毛病小缺点的人显得更真实,更容易被人接纳。所以我们在交际方面不用担心自己的小缺点暴露出来影响了别人对你的好感

(金融学院/江烨)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