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心理科普
【经济学院】心理科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4-11

心理科普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

抑郁症是一类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致残性特点的情绪障碍性疾病。大众概念中的“抑郁症”,一般是指的单相抑郁症。实际上,抑郁症并非单指一种精神疾病,而是一组同属精神障碍疾病的总称。它包括了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发作、隐匿性抑郁症、非典型性抑郁症等等,统称“抑郁症”。

抑郁症最鲜明的特征是情绪抑郁、低落。但抑郁情绪并不一定就是抑郁症。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抑郁症,有三条重要标准:首先,他的抑郁情绪与其处境不相称;其次,抑郁症的情绪低落是显著而持久的,即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达到或超过两周)心情压抑苦闷;第三,抑郁症还有一个特点,即反复发作。总之,抑郁症与正常的悲伤不一样,它会干扰人的生活、工作、学习能力、食欲、睡眠以及乐趣,甚至可能吞噬人的生命。

有人将抑郁症的症状归结为“六无”:无兴趣、无价值、无希望、无意义、无精力、无办法。最后还会表现为认知失调,行动退缩、思维障碍及行动障碍等,严重者甚至不语不食,生活无法自理,呈木僵状态,最极端者会自杀。

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一样,患者的躯体经受着痛苦折磨,其次,专属于抑郁症的一个特点,是快感阻断;第三,与快感缺失相关的另一个特征是绝望;第四,最可怕的,是情感的丧失。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常见公认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性格基础等。

尽管现代社会人们更容易被抑郁症侵袭,但这并不表示抑郁症是现代病,或只针对某类人。没有哪种人可以对抑郁症免疫,患抑郁症的人不分职业、种族、性别、年龄、财富多寡、地位高低、知识高下。抑郁症的易感人群分类以下:贫困人群、18-35岁的青年、事业有成的人、艺术创作类人群、从事琐碎细致工作的人、慢性病患病者、孕妇或初为人母的女性。

从病理角度来说,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相与抑郁症完全相同,所以人们也习惯于把双相情感障碍的急性抑郁发作,视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的疾病。躁狂相的特征是兴奋、激动、乐观、情绪高涨;抑郁症相恰是另一极端,是悲观、呆滞、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运动抑制。二者可交替循环发病,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虽然同属心境障碍,与抑郁障碍相比,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更复杂,自杀率高于单相抑郁症。绝大多数双相患者的自杀,是在抑郁发作或混合抑郁状态下发生的。

社会上很多人对抑郁症误解重重,对患者另眼相看。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交错的疾病。由于大脑发生功能性病变或器质性病变,患者遭遇意识无法控制的精神障碍和痛苦,局外人也许永远不能体会到他们患者的痛苦。他们甚至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甚至带有一丝优越感地同情、开导或者指责患者,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公平的,也会让身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产生病耻感,羞于言病,更没有勇气寻求救助。

我国社会大众对抑郁症基本防治知识所知甚少,使得人群中抑郁症患者的未治率居高不下。我们应当通过媒体、专业机构、社会团体广泛宣传,引起大众对精神卫生的关注,增进预防为主、预防胜于治疗的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以下一些措施对抑郁症有正面效果:让自己睡个好觉;多到户外活动;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寻找精神寄托。而患者周围的人应当倾听,不要怜悯或争论;鼓励,不要指责和打击;陪伴,不要冷漠和疏离;传递爱与知识,共筑生命蓝天。

(文/经济204陈佳琪)


江西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编:330013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